栏目分类
发布日期:2025-06-25 16:06 点击次数:179
特朗普与普京刚通完电话,普京明确拒绝了乌克兰提出的“停火30天”提议,俄乌和谈的进程又陷入僵局,大家还在观望局势走向的时候,新的变数和动荡突然袭来,让原本就紧张的俄乌局势愈发扑朔迷离。关键时期,有3个新动向值得密切关注。
动向一:乌军出击,俄导弹部队遇袭6月5日,乌克兰军队总参谋部对外宣称,当天凌晨,在乌克兰安全局等多个部门的协同配合下,乌军对位于俄罗斯布良斯克州的一处俄军导弹部队聚集区域发动了导弹袭击。现场的俄军导弹发射装置等目标接连发生爆炸,场面相当震撼。
乌克兰方面进一步解释说,遭到袭击的俄军部队隶属于第26火箭旅。事发时,这支部队正准备对乌克兰本土发动袭击,而他们瞄准的目标极有可能就是乌克兰首都基辅。按照乌军的说法,这次行动属于“先下手为强”,赶在俄罗斯之前发动攻击,成功挫败了俄方的袭击计划。
到目前为止,俄罗斯官方还没有针对此事做出任何回应,美国、英国、法国、德国等国家也都保持沉默,没有发表相关评论。不过,从这起事件中,有3个重要的观察点值得留意。
展开剩余85%其一,这次乌克兰对俄罗斯本土目标发动攻击时,使用的武器是导弹。要知道,布良斯克州地处俄乌边境地区,在以往的冲突中,乌克兰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主要依靠无人机。就像不久前大规模突袭俄罗斯机场那次,乌克兰动用的就是无人机蜂群战术。但这一回,乌军总参谋部明确表示,是用导弹直接打击了俄罗斯的导弹部队。这一变化意义重大,表明乌克兰在对俄作战手段上可能已经开始突破限制。照这样的趋势发展下去,未来乌克兰使用导弹打击俄罗斯本土目标的情况或许会越来越多,甚至成为一种“常态化”的作战方式。
要知道,就在几天前,德国总理默茨刚刚表态,西方已经解除了对乌克兰使用西方武器装备的限制。如今看来,乌克兰很可能已经开始通过实际行动,来试探俄罗斯的反应了。这无疑是在俄乌冲突的“火药桶”上,又添了一把干柴,局势随时可能进一步恶化。
其二,这次遭到乌军打击的俄罗斯导弹部队,实力不容小觑。俄军第26火箭旅装备的可是大名鼎鼎的“伊斯坎德尔”弹道导弹。而在此次袭击中,被乌军击中的恰好就是“伊斯坎德尔”导弹发射器。“伊斯坎德尔”导弹堪称俄罗斯的一款王牌武器,它属于先进的战役战术导弹,最大射程可达480千米,既可以携带核弹头,也能装载480千克的常规弹头。在俄乌冲突期间,俄军多次使用这款导弹,精准打击乌克兰的重要目标,比如军工厂、军事指挥设施等等,给乌军造成了不小的损失。也正因如此,乌克兰对“伊斯坎德尔”导弹恨之入骨。
这一次,乌军专门针对装备“伊斯坎德尔”导弹的部队发动袭击,绝非偶然,明显是对俄军此前一系列袭击行动的有力回击,颇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意味。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俄乌双方在战场上的对抗愈发激烈,每一次的攻防都带有强烈的针对性,冲突的“火药味”越来越浓。
其三,乌克兰方面声称,俄军导弹部队正准备对乌克兰本土发动袭击,而乌军却能提前锁定俄军导弹部队的位置,并抢先一步发动攻击。这一情况背后,反映出一个关键问题:乌克兰事先必定掌握了大量详尽的情报。至于这些情报的来源,目前有两种可能。一种可能是乌克兰特工部门的渗透能力极为强大,他们成功潜入俄罗斯境内,获取了俄军的关键部署信息;另一种可能则是俄罗斯内部出现了“叛徒”,有人将重要情报泄露给了乌克兰。
事实上,从近期俄罗斯本土多地频繁遭到乌军袭击的情况来看,俄罗斯内部已经遭到了严重的渗透,这几乎已经成为公开的秘密。但通过这次事件可以看出,俄罗斯内部被渗透的程度或许比人们想象的还要深。如果普京不能及时、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那么只要俄乌冲突还在持续,俄罗斯国内就难以安宁,随时可能面临来自乌克兰的各种袭击,国家安全将受到极大的威胁。
然而,就在俄罗斯导弹部队遭遇袭击的同时,另一个噩耗又传来了。
动向二:俄铁轨被炸,铁路运输受重创6月5日,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证实,俄罗斯沃罗涅日州的一处铁轨遭到爆炸装置的袭击,受到严重损坏。这起袭击事件导致大量列车被迫停运,部分地区的铁路运输网络陷入瘫痪状态,给俄罗斯的交通运输和经济秩序带来了极大的冲击。
目前,俄罗斯方面已经将这起事件定性为“恐怖袭击案”,并迅速展开立案调查,试图揪出幕后黑手。但截至目前,没有任何组织或个人站出来宣称对此次袭击负责,乌克兰方面也没有做出任何回应,整个事件笼罩在一片迷雾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几天前,俄罗斯的布良斯克州和库尔斯克州也各有一条铁路桥遭到爆炸装置的袭击,这两起袭击同样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而且,与此次沃罗涅日州铁轨被炸事件一样,都没有人主动认领“责任”。接二连三发生类似的爆炸案件,很难不让人怀疑,这一系列袭击事件的背后,是不是同一伙势力在操控。
至于这伙势力究竟是不是乌克兰,亦或是其他别有用心的组织或个人,目前还无法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如果俄罗斯方面不能尽快侦破这些案件,找出幕后黑手,那么类似的袭击事件极有可能继续上演。这不仅会对俄罗斯的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还会在俄罗斯国内引发更多的恐慌情绪,进一步影响社会稳定和民众的生活。对于俄罗斯来说,如何应对这些频繁出现的“暗箭”,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动向三:西方施压,欧盟与北约齐出手在俄乌战局持续升温的关键时刻,西方国家也再次加大了对俄罗斯的施压力度。6月5日,欧盟委员会正式宣布,已经启动针对俄罗斯的第18轮制裁措施的起草工作。这一轮制裁的重点,主要针对俄罗斯的能源收入以及能源贸易领域,试图从经济层面进一步削弱俄罗斯的实力。
要知道,在5月20日,欧盟才刚刚正式通过对俄罗斯的第17轮制裁措施。这才过去半个月的时间,欧盟就马不停蹄地准备推出第18轮制裁,可见其针对俄罗斯的决心之坚定。欧盟的这一系列制裁措施,无疑是在俄乌冲突的伤口上撒盐,进一步加剧了双方的矛盾和对抗。
同样在6月5日,北约17个成员国在波罗的海地区举行了一年一度的“波罗的海行动”联合军事演习。此次演习规模浩大,大约有9000名士兵参与其中,同时还出动了超过50艘舰艇以及25架军用飞机。值得注意的是,这次北约军演的启动地点是德国罗斯托克 - 瓦尔内明德军港,而德国与俄罗斯距离较近,俄罗斯的飞地加里宁格勒就位于波罗的海沿岸。北约选择在这样敏感的地区举行大规模军演,其针对俄罗斯的意图不言而喻,无疑是在向俄罗斯展示武力,进行军事威慑。
无论是欧盟加码对俄罗斯的制裁,还是北约在俄罗斯周边举行大规模军演,背后都有着深层次的目的。一方面,他们试图通过这些手段,增强欧洲在俄乌冲突中的存在感和影响力。自从俄乌和谈进程开启以来,欧洲国家,如英国、法国、德国等,一直被排除在谈判桌之外,这让他们感到十分不满。因此,他们希望通过对俄罗斯施压,重新介入俄乌和谈进程,以便在其中谋取自身的利益。
另一方面,西方的这些举动,也进一步加剧了地区的紧张局势,让俄乌冲突的和平解决变得更加困难。对于俄罗斯来说,来自欧盟和北约的双重压力,无疑使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外部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俄罗斯不仅要应对乌克兰在战场上的军事行动,还要抵御来自西方的经济制裁和军事威慑,如何在这场复杂的博弈中找到突破口,考验着普京的智慧和决策能力。
如今的俄乌局势,可谓是“山雨欲来风满楼”。一系列新动向表明,冲突正朝着更加激烈、复杂的方向发展。接下来,且看普京将如何带领俄罗斯应对这些新挑战,化解重重危机,而俄乌冲突又将走向何方,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发布于:山西省